1、千钧一发 [qiān jūn yī fà]
释义: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2、白驹过隙 [bái jū guò xì]
释义: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3、偷安苟且 [tōu ān gǒu qiě]
释义: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出处:宋·苏轼《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其幸存者,亦皆偷安苟且,不为子孙长久虑。”
4、弹指之间 [tán zhǐ zhī jiān]
释义:比喻时间极短暂。
出处:清·黄宗羲《王仲沩侍御过龙虎草堂》诗:“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入剡中。”
5、迅雷不及掩耳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释义: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出处:《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6、过隙白驹 [guò xī bái jū]
释义:隙:空隙;白驹:原指白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光像骏马一样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7、稍纵即逝 [shāo zòng jí shì]
释义: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8、朝种暮获 [zhāo zhǒng mù hù]
释义:①比喻收益迅速。②比喻时间短促。
出处:《汉书·郊祀志下》:“言世有仙人……览观县圃,浮游蓬莱,耕耘五德,朝种暮获。”
9、转瞬即逝 [zhuǎn shùn jí shì]
释义:一转眼就消逝。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出处:刘心武《钟鼓楼》:“值夜的仆人和巡更的更夫听见了那声转瞬即逝的惨叫,慌忙行动起来。”
10、间不容瞬 [jiān bù róng shùn]
释义:指眨眼的时间都没有。形容时间短促。
出处:《素问·宝命全形论》:“至其当发,间不容瞬。”
11、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释义: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出处:《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12、桑荫未移 [sāng yīn wèi yí]
释义: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同“桑荫不徙”。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13、间不容发 [jiàn bù róng fà]
释义: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14、只争朝夕 [zhǐ zhēng zhāo xī]
释义: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出处: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5、五日京兆 [wǔ rì jīng zhào]
释义: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出处:《汉书·张敞传》:“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16、人生如朝露 [rén shēng rú zhāo lù]
释义: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时间短。比喻人生短促。
出处:《汉书·苏武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17、桑荫不徙 [sāng yīn bù xǐ]
释义: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出处:语出《战国策·赵策四》:“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
18、人命危浅 [rén mìng wēi qiǎn]
释义: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9、偷安旦夕 [tōu ān dàn xī]
释义: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出处: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20、意气相投 [yì qì xiāng tóu]
释义: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21、昙花一现 [tán huā yī xiàn]
释义: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