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成语资讯

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恼怒的成语

1、大发雷霆 [dà fā léi tíng]
释义: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2、暴跳如雷 [bào tiào rú....

1、大发雷霆 [dà fā léi tíng]

释义: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2、暴跳如雷 [bào tiào rú léi]

释义: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3、大肆咆哮 [dà sì páo xiào]

释义:大肆:毫无顾忌;咆哮:愤怒叫喊。指愤怒地大喊大叫

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四章:“败报传到英国,政府党报纸大肆咆哮,‘一致要求实行充分的报复’。”

4、老羞成怒 [l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5、捶胸顿足 [chuí xiōng dùn zú]

释义:捶:敲打;顿:跺。敲胸口,跺双脚。形容非常懊丧,或非常悲痛。

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6、上气不接下气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

释义: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7、意气用事 [yì qì yòng shì]

释义: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这是事势相逼,不得不尔。至今想来,究竟还是意气用事,并不曾报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却也悔之无及。”

8、怒形于色 [nù xíng yú sè]

释义: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9、怒发冲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10、心急火燎 [xīn jí huǒ liǎo]

释义: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11、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12、气急败坏 [qì jí bài huài]

释义: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13、气喘吁吁 [qì chuǎn xū xū]

释义: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见喜媚乌云散乱,气喘吁吁。”

14、怒不可遏 [nù bù kě è]

释义: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15、恼羞成怒 [nǎo xiū chéng nù]

释义: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16、狼狈不堪 [láng bèi bù kān]

释义: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沙漠淘金评测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z8.net/chengyuzixun/87609/

  • 相关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 当前分类最新文章
  • 当前分类随机文章
  • 随机标签
  • 随机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