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匿影藏形 [nì yǐng cáng xíng]
释义:隐藏形迹,不露真相。也比喻躲藏起来,不公开活动。
出处:《邓析子·无厚篇》:“为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掩目塞耳,万民恐震。”
2、遁名匿迹 [dùn míng nì jì]
释义:遁:隐藏;匿:藏匿。隐姓埋名,不让人闻知。
出处:宋·苏舜钦《粹隐堂记》:“一不与细合,则飒然远举,遁名匿迹,惟恐有闻于人也。”
3、隐鳞藏彩 [yǐn lín cáng cǎi]
释义:比喻潜藏起来,等待时机。
出处:《后汉书·逸民传·陈留老父》:“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悬,去将安所。”
4、蹑影藏形 [niè yǐng cáng xíng]
释义:指行动诡秘,不露形迹。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
5、隐姓埋名 [yǐn xìng mái míng]
释义: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出处:元·张寿卿《红梨花》第四折:“着他隐姓埋名,假说做王同知的女儿。”
6、韬光养晦 [tāo guāng yǎng huì]
释义: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7、避影匿形 [bì yǐng nì xíng]
释义: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出处: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8、精忠报国 [jīng zhōng bào guó]
释义: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9、窜端匿迹 [cuàn duān nì jì]
释义: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
出处:《淮南子·人间训》:“夫事之所以难知者,以其窜端匿迹,立私于公,倚邪于正,而以胜感人之心者也。”
10、闭关自守 [bì guān zì shǒu]
释义:关闭关口,不和外人来往。比喻因循保守,不愿接触外界事物。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忧乎?”
11、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释义: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12、销声匿迹 [xiāo shēng nì jì]
释义: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13、言犹在耳 [yán yóu zài ěr]
释义: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14、藏形匿影 [cáng xíng nì yǐng]
释义: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出处:《邓析子·无厚篇》:“为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掩目塞耳,万民恐震。”
15、丧权辱国 [sàng quán rǔ guó]
释义:丧:丧失;辱:使受到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出处: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16、藏龙卧虎 [cáng lóng wò hǔ]
释义: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17、毛遂自荐 [máo suí zì jiàn]
释义: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18、匿迹销声 [nì jì xiāo shēng]
释义:指隐藏进来或不公开露面。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匿迹,惟恐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