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之泰然 [chǔ zhī tài rán]
释义: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2、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3、呆若木鸡 [dāi ruò mù jī]
释义: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4、慢条斯理 [màn tiáo sī lǐ]
释义: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5、若无其事 [ruò wú qí shì]
释义: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晚清文学丛钞》:“雪岩若无其事,说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
6、从容自如 [cóng róng zì rú]
出处: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者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抽线,上线,一切做得从容自如。”
7、胆破心寒 [dǎn pò xīn hán]
释义: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
出处:胆破心寒,比敌人慑伏之状。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武职》
8、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释义: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9、百感交集 [bǎi gǎn jiāo jí]
释义: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10、手脚无措 [shǒu jiǎo wú cuò]
释义: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同“手足无措”。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府尹胡师文,见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脚无措。”
11、神意自若 [shén yì zì ruò]
释义: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同“神色自若”。
出处:金·王若虚《哀雁调》:“宰夫砺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犹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
12、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释义: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13、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14、胆寒发竖 [dǎn hán fā shù]
释义:形容恐怖之极。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15、从容不迫 [cóng róng bù pò]
释义: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16、泰然自若 [tài rán zì ruò]
释义: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处:鲁人有与曾参同姓者杀人,人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金史·颜盏门都传》
17、手足无措 [shǒu zú wú cuò]
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8、成竹在胸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释义: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9、海阔天空 [hǎi kuò tiān kōng]
释义: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处:唐·玄览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20、宽仁大度 [kuān rén dà dù]
释义: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记》:“宽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21、指挥若定 [zhǐ huī ruò dìng]
释义: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2、大义凛然 [dà yì lǐn rán]
释义: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23、操之过急 [cāo zhī guò jí]
释义:操:做,从事。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出处:《汉书·五行志中之下》:“遂要崤 ,以败秦师,匹马觭轮无反者,操之急也。”
24、胆战心寒 [dǎn zhàn xīn hán]
释义: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25、无动于衷 [wú dòng yú zhōng]
释义: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26、从容自若 [cóng róng zì ruò]
释义: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27、满不在乎 [mǎn bù zài hū]
释义:丝毫不在意。
出处: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28、谈笑自若 [tán xiào zì ruò]
释义: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出处:《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后汉书·孔融传》:“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29、胆颤心惊 [dǎn chàn xīn jīng]
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30、怡然自乐 [yí rán zì lè]
释义: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31、不以为意 [bù yǐ wéi yì]
释义: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32、平易近人 [píng yì jìn rén]
释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33、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释义: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34、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35、通情达理 [tōng qíng dá lǐ]
释义: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出处: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36、心慌意乱 [xīn huāng yì luàn]
释义: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37、甘之若素 [gān zhī ruò sù]
释义:若素:就像往常一样。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素一样。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少奶奶却从来没过半句怨言,甘之若素。”
38、不可终日 [bù kě zhōng rì]
释义:终日:从早到晚,一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出处:《礼记·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39、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
释义: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40、豁然开朗 [huò rán kāi lǎng]
释义: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41、海纳百川 [hǎi nà bǎi chuān]
释义: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42、木鸡养到 [mù jī yǎng dào]
释义: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43、惊慌失措 [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44、惶惶不可终日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释义: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出处:郭沫若《我怎样写和》:“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45、杯影蛇弓 [bēi yǐng shé gōng]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五回:“杯影蛇弓魔人幻,帷灯匣剑鬼生疑。”
46、六神无主 [liù shén wú zhǔ]
释义: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吓得知县已是六神无主,不有甚心肠去吃酒。”
47、如坐针毡 [rú zuò zhēn zhān]
出处:《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48、怛然失色 [dá rán shī sè]
释义: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49、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50、张皇失措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清·采蘅子《虫鸣漫录》:“遍索新郎不得,合家大噪,远近寻觅,廪生与表妹亦张皇失措。”
51、踧踖不安 [cù jí bù ān]
释义:恭敬而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宝玉因贾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52、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53、魄散魂飞 [pò sàn hún fēi]
释义:形容非常恐惧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54、面无人色 [miàn wú rén sè]
释义: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55、心如止水 [xīn rú zhǐ shuǐ]
释义: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出处:唐·白居易《祭李侍郎文》:“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56、泰然处之 [tài rán chǔ zhī]
释义: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57、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释义: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58、面不改色 [miàn bù gǎi sè]
释义: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59、惊惶失措 [jī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60、惊恐万状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释义: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