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迷不知归 [mí bù zhī guī]
释义:迷:分辨不清。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
出处: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矛盾自相,迷不知归,以窘人者自窘。”
2、怙终不悛 [hù zhōng bù quān]
释义:有所恃而终不悔改。悛,悔改。
出处:语出《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舍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
3、长恶不悛 [cháng è bù quān]
释义: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4、顽固不化 [wán gù bù huà]
释义: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5、稔恶不悛 [rěn è bù quān]
释义:长期作恶而不悔改。
出处:明·宋濂《胡公神道碑铭》:“苟能去逆效顺,悉从厚宥;或稔恶不悛,城一破,悔无及矣。”
6、怙终不悔 [hù zhōng bù huǐ]
释义:有所恃而终不悔改。同“怙终不悛”。
出处:《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言:知湖州苏轼……怙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
7、冥顽不灵 [míng wán bù líng]
释义: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出处:唐·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8、变本加厉 [biàn běn jiā lì]
释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9、造恶不悛 [zào è bù quān]
释义:作恶事而不肯悔改。
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公会齐侯伐莱公至自伐莱大旱》:“宣公造恶不悛,而流毒于其国若是哉!”
10、屡教不改 [lǚ jiàn bù gǎi]
释义: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11、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释义: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12、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释义: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13、怀恶不悛 [huái è bù quān]
释义:悛:悔改。心藏奸恶,不思悔改
出处:《周书·武帝纪》:“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轶,背言负信,窃邑藏奸。”
14、怙恶不悛 [hù è bù quān]
释义: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15、怙恶不改 [hù è bù gǎi]
释义:怙:坚持。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岂得怙恶不改,又率领众仙布此恶阵?”
16、执迷不悟 [zhí mí bù wù]
释义: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17、死不改悔 [sǐ bù gǎi huǐ]
释义:到死也不追悔、改正。形容非常顽固,坚持错误。
出处: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少数极顽固的,可能死不改悔,戴着右派帽子进棺材。”
18、长恶靡悛 [cháng è mǐ quān]
释义: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