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燥无味 [gān zào wú wèi]
释义:味:滋味,趣味。干巴巴的毫无趣味
出处:艾芜《文学手册·怎样获得文学的工具》:“这首歌,前头三句都是平铺直叙,显得干燥无味,一加尾后一句,便格外明快生动起来。”
2、味同嚼蜡 [wèi tóng jiáo cù]
释义: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出处:《楞严经》卷八:“当横陈时,味同嚼醋。”
3、淡而无味 [dàn ér wú wèi]
释义: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4、兴味索然 [xìng wèi suǒ rán]
释义: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5、索然无味 [suǒ rán wú wèi]
释义: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出处: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6、味如鸡肋 [wèi rú jī lèi]
释义: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7、弃之可惜 [qì zhī kě xī]
释义:扔掉它未免可惜。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8、食不甘味 [shí bù gān wèi]
释义: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9、食不下咽 [shí bù xià yàn]
释义: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10、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11、啮檗吞针 [niè bò tūn zhēn]
释义:檗:俗称黄柏,味苦。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出处:唐·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
12、忧心忡忡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释义: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13、进退两难 [jǐn tuì liǎng nán]
释义: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出处:宋·李靖《卫公兵法》:“凡攻城之兵……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追。”
14、立此存照 [lì cǐ cún zhào]
释义: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作将来查考的凭证。
出处:孙犁《谈头条》:“他所写的《立此存照》等短文,刊物也真的把它们作为补白,作者编者,均不以此为忤。”
15、平平常常 [píng píng cháng cháng]
释义: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可是数十年来也不过做了一个无功无过平平常常的女子。”
16、枯燥无味 [kū zào wú wèi]
释义: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17、中看不中吃 [zhōng kàn bù zhōng chī]
释义:比喻外表好看,其实不中用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4卷:“却而今没蛇得弄,中看不中吃,要来无干。”
18、犹豫不决 [yóu yù bù jué]
释义: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