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饼充饥 [huà bǐng chōng jī]
释义: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2、白日做梦 [bái rì zuò mèng]
释义: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明·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3、胡思乱想 [hú sī luàn xiǎng]
释义: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出处:《朱子全书·学》:“宜于日用之间,稍立课程,不要如此胡思乱量,过却子也。”
4、黄粱美梦 [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释义: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出处: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5、空中楼阁 [kōng zhōng lóu gé]
释义: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出处: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6、镜花水月 [jìng huā shuǐ yuè]
释义: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出处: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7、痴心妄想 [chī xīn wàng xiǎng]
释义: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8、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9、超然象外 [chāo rán xiàng wài]
释义: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10、异想天开 [yì xiǎng tiān kāi]
释义: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
11、浮想联翩 [fú xiǎng lián piān]
释义: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出处: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12、痴人说梦 [chī rén shuō mèng]
释义: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也。”
13、海市蜃楼 [hǎi shì shèn lóu]
释义: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14、非分之想 [fēi fèn zhī xiǎng]
释义: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出处:鲁迅《花边文学 命运》:“不信运命,学不能‘安分’,穷人买奖券,便是一种‘非分之想’。”
15、不着边际 [bù zhuó biān jì]
释义: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出处: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一遭。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九回
16、不切实际 [bù qiē shí jì]
释义:指不符合实际。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17、纸上谈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18、杞人忧天 [qǐ rén yōu tiān]
释义: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9、想入非非 [xiǎng rù fēi fēi]
释义: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出处:《楞严经》:“如存不存,若尽不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